

【概要描述】集安市依托邊境、生態、文化資源優勢,統籌城鄉協調發展,實現經濟快速運行。2005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23.8億元,年均增長12.4%;人均GDP達到1.0347萬元,年均增長12.9%;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3160元,
【概要描述】集安市依托邊境、生態、文化資源優勢,統籌城鄉協調發展,實現經濟快速運行。2005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23.8億元,年均增長12.4%;人均GDP達到1.0347萬元,年均增長12.9%;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3160元,
集安市依托邊境、生態、文化資源優勢,統籌城鄉協調發展,實現經濟快速運行。2005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23.8億元,年均增長12.4%;人均GDP達到1.0347萬元,年均增長12.9%;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3160元,同比增長11%;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3.4%。
集安素有“吉林小江南”之稱。擁有了世界文化遺產城市、中國歷史文化名城、中國旅游城市和國家生態示范區后,市委、市政府適時提出“生態立市、工業強市、開放富市、文化興市”的發展戰略,確立了集安經濟的發展走向,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,經濟發展后勁逐年增強。
——參藥業成為主力軍。這個市突出工業經濟的拉動作用,實施戰略,發揮參藥主導產業中益盛藥業、新開河有限責任公司排頭兵作用,增強了集安參藥企業的市場競爭力。目前,益盛藥業的“生脈注射液”、“振源輸液”、“清開靈”等一批產品成為市場反響好、競爭力強的“拳頭”;新開河公司也憑借“新開河紅參”這一商標,產品銷東南亞國家和臺灣、香港等地區,參藥業已經成為集安經濟領跑的主力軍。到2005年末,全市規模以上企業達30戶,實現稅金5500萬元,對財政貢獻率近40%。
——外經外貿異軍突起。他們從市場準入、稅費優惠、金融支持、人才支持、提高投資者待遇、重獎引資人等8個方面規定了35條優惠和獎勵政策,為外資企業搭建了寬松溫馨的投資平臺。目前全市擁有外貿經營權的企業40戶,其中外資企業8戶;外貿企業對朝進行的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商品品種有200多種。2005年外貿進出總額達2534萬美元,同比增長33.1%,占GDP的9.97%;地方稅收同比增長124.5%。
——旅游產業風頭正盛。到目前為止,集安已形成了“世界遺產高句麗、中朝界河鴨綠江、長白山下小江南”三個品牌,構筑了功能完備、特色鮮明的生態風光游、人文古跡游、邊境風情游三位一體的旅游格局。旅游收入逐年遞增,2005年接待海內外游客40萬人次,旅游業綜合收入達到1.2億元,同比增長49.7%。
——特色農產品加工呈燎原之勢。這個市把參業、蜂業、果業、中小藥材等作為特色產業基地,形成了以水產養殖和垂釣園為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觀光農業。全市11個鄉鎮中,鴨綠江邊6個鄉鎮的葡萄園,成為亞洲山葡萄種植基地。其中,綠色山葡萄、新開河人參、林蛙、蜂產品、水產品基地,均被國家標準委批準為綜合綠色有機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區。目前全市取得認證的綠色有機農產品83個,省級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16個,科技示范基地3個。
——重點項目建設凸顯成效。到2005年末,共確定固定資產投資項目35個,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億元,比上年的投資總額翻一番。作為大項目之一的集安人參產業園區,目前已有7戶企業入駐,投資額達3.7億元。達產達效后,可新增利潤2.9億元、稅金1.19億元,相當于再造一個集安工業。目前,總投資4.43億元的望江樓電站樞紐項目,已列入全省軟貸款計劃;集安益盛藥業已列入重點農產品加工企業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